时间:2022-10-02 11:33:28 | 浏览:3710
全文约2300字,配地图12张,阅读时间据个人喜好而定,请妥善安排时间。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宿州市行政区划范围。
先秦时期,今宿州市地区存在过宿国、萧国、徐国等小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皆亡。等到秦朝一统天下,设郡置县,其境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中。
秦朝
上图为秦朝末期。此时今宿州市境内存在上图七县,分属泗水郡和砀郡管辖。
下邑县,即今河南省夏邑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时的县城位于今砀山县城区,北魏孝昌元年(525年)移治今河南省夏邑县,明初改名为夏邑县,延续至今。
萧县,即今萧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北齐改名为承高县,隋朝先后改名为龙城县、临沛县、萧县。最初的县城在今北部,明万历五年(1577年)被洪水淹没,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符离县(前),位于今埇桥区灰古镇,这个符离县在东晋时曾被废。北齐天保七年(556年)迁斛城县于此并改名为符离县(后),后面这个符离县即今埇桥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后符离县曾迁治今符离镇、解集乡、宿州市区等地,延续至今。
蕲县,位于今埇桥区蕲县镇,陈胜、吴广起义地大泽乡便属于蕲县境内。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未延续下来。
取虑县,位于今灵璧县高楼镇潼郡村;僮县,位于今泗县山头镇潼城村;竹邑县,位于今埇桥区符离镇。这三县在南北朝时期被废,不详述。
西汉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宿州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一县,分属四地。
夏丘县,西汉置,位于今泗县东。东魏武定六年(548年)移治今泗县,北周改名晋陵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改夏丘县。唐武德六年(623年)废,未延续下来。
梧县,位于今宿州市北;甾丘县,位于今埇桥区支河乡;杼秋县,位于今砀山县东南。这三县也是在两晋南北朝时被废,不详述。
西晋
上图为公元281年西晋时期。和西汉时期相比,少了一个甾丘县,还剩十个县,分属下邳、沛、彭城、梁四国。
西晋初期晋武帝分封二十七个同姓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导致后来发生八王之乱。王国之多,在这就能看出来。
隋朝
上图为公元612年隋朝时期。此时今宿州市境内存在上图五县,分属下邳郡、彭城郡、梁郡。
砀山县,北魏孝昌二年(526年)置,初名安阳县,即今砀山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安阳县在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砀山县,县治多次因水患迁移,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唐朝
上图为公元741年唐朝时期。和隋朝时期相比,下邳郡改为泗州,彭城郡改为徐州,梁郡改为宋州。此外夏丘县被并入虹县。
虹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即今泗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最初县城位于今五河县西,唐贞观八年(634年)移治今泗县城区,延续至今。
北宋
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时期。此时今宿州市境内存在上图六县,分属宿州、徐州、单州。
宿州,唐元和四年(809年)置,即今宿州市地级行政建制的起源,辖区如上图。最初的治所在虹县,后移治符离县。
零壁县,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分虹县置,即今灵璧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为灵璧县,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元朝
上图为公元1330年元朝时期。此时今宿州市境内存在上图四县一州,分属淮安路、济宁路、归德府管辖。
元朝在这一带实行的四级行政区划,宿州依然管辖着灵璧等县,只是也属归德府管辖,归德府则属河南江北行省管辖。归德府则是今河南商丘市地级行政建制的前身。
明朝
上图为公元1582年明朝时期。和元朝时期相比,砀山、萧县等地属徐州,宿州(辖灵璧县)、虹县(属泗州)等地属凤阳府。这时凤阳府的辖区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安徽省北部地区。
清朝
上图为公元1820年清朝时期。砀山县和萧县属徐州府,宿州依然属凤阳府,只是此时的宿州是不辖县的,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灵璧县也属凤阳府管辖。
最大的变化在泗州的治所迁往如今的泗县城区。泗州从建制起,治所一直在今江苏省境内。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泗州城为洪泽湖水所淹没,于是先迁治今江苏盱眙县,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移治虹县,虹县也改为泗州城。
民国初
上图为公元1914年民国初期。北洋政府废弃了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设省、道、县三个级别,此时宿县(宿州城改置)、泗县(泗州城改置)、灵璧县属淮泗道,治所在凤阳县。
砀山县和萧县属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县(今徐州市)。1928年取消道制,各县直属省管辖。
建国初期
上图为公元1953年建国初期。1949年解放之初置宿县专区,辖宿县、灵璧、泗县、泗洪、五河、怀远、砀山、萧县、永城等县,专员公署驻宿县。
1952年永城县划归河南省,砀山、萧县二县划归江苏省,便是上图的行政区划。1955年砀山、萧县二县又划入,泗洪县划归江苏省。1956年宿县专区撤销,并入蚌埠专区。1961年又复设宿县专区。
1971年,宿县专区改置宿县地区,辖宿县、灵璧、泗县、五河、怀远、濉溪、砀山、萧县、固镇等县。后濉溪、怀远、固镇、五河等县地相继划走。
当代
随着1998年撤销宿县地区,设地级宿州市,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宿州市行政区划史,现存的县级行政机构中,萧县的历史最为悠久,秦朝时建县延续至今。而宿州市地级行政建制起源于唐元和四年(809年),至今有一千两百多年,虽有中断但也延续下来。
泗县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在清朝时曾为泗州治所,是境内第二个有过一段稳定时期的地级治所。而当时的宿州是不辖县的散州,属凤阳府管辖。
最后说说砀山县,特殊的地理位置让他的行政区划史尤为特殊。
砀山县隋唐时期属河南商丘的前身管辖,宋元时期属山东单县的前身管辖,明清时期属江苏徐州的前身管辖。现在则属安徽宿州,不愧是四省交汇之处,真的一个都没落下。
笔者已完结川、粤、桂、闽、赣、湘、贵、浙、鄂行政区划史,关注可查阅更多。系列图文资料来源:二十五史、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志、水经注等正史和地理总志。#宿州#
近日,浙江杭州市考察团一行到安徽宿州对接结对合作帮扶工作,考察团由杭州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牵头,成员不仅有文旅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还有一批杭州的农业公司和科技公司。今年2月18日,宿州市委书记杨军,市委副书记、市长王
宿州这么美我们一起去看看~宿州城区风景篇~~这里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6年8月18日,新汴河景观带入选第十六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集休闲、观光、健身、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西起京台高速,东至宿州闸,全长15公里,总面积840公顷。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据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消息,近日,有网友留言称:“从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来看,皖北地区的淮北和宿州是作为一个发展整体来进行规划的城市组群,其实这比较符合淮北和宿州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两市的发展在行
一、埇桥的由来埇,词语。多用于地名;埇桥,在安徽省宿州市。半数宿州人都不知道埇桥是什么意思,不明白宿州市唯一市辖区为何要以埇桥来命名。顾名思义,埇桥,就是一座桥。可以说,没有埇桥,不一定没有宿州,但,若没有埇桥,就不会有现在的宿州城。为什么
宿州市目前下辖1区4县,共5个县级行政区,1区即埇桥区。如果您生活在埇桥区,一定也对宿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宿马园区这3个地名很熟悉。 相信有的朋友肯定会疑惑了,这3个区是怎样的存在呢?和埇桥区是一个类型的吗?首先说一下埇桥区和4县的性质,
7月22日下午,埇桥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召开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埇桥区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以及社区防控、交通保障防控工作相关情况。7月21日,埇桥区开展的区域核酸检测共采集81.85万人次,社会面核酸结果均为阴性,在重点管控区发
“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电视剧《还珠格格》成为了一代人心中永恒的回忆。这部电视剧中成功塑造了很多角色,令观众们记忆犹新,比如紫薇、尔康、五阿哥和蒙丹、香妃。其中,美貌、善良且身怀异香的香妃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历史上是否有
人民网-安徽频道人民网砀山3月28日电(本网报道组)3月28日上午,“春从砀山来 云游梨花海”2020中国·砀山网络梨花节开幕。在人民网、砀山县融媒体中心共同开设的首场直播活动上,广大网友通过人民网、人民网官方微博、“人民视频”APP及人民
说起安徽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合肥、黄山这些地方,其中有一座城市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甚至知名度都比不上阜阳、蚌埠,这座城市就是宿州,对于外地人来说,宿州没什么让人记忆颇深的地方,名气还不如下面的砀山,好歹砀山梨还是有些知名度的。宿州堪称安徽最没存
《江苏省实业视察报告书》民国8年12月江苏省长公署第四科编辑出版。本书为江苏各县实业报告汇编,分总说、正编、附编三部分。总说略述全省实业视察概况、实业视察员暂行条例及细则;列各县实业视察报告于正编;列各县农业、工业、商业及荒山荒地之概况于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