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11:58:28 | 浏览:4794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千里淮北平原北部,林木葱茏,满眼堆绿,犹如镶嵌的一颗璀璨绿色明珠。它是面积达2907 平方公里、人口187 万、被誉为安徽“第一县级大区”的宿州市埇桥区。解放之初,埇桥区平原上基本无林,北部山区多为荒山秃岭。全县林木少得根本谈不上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七十年的历程与坚持,七十年的奋进与拼搏,从解放初期的“光板大地”“荒山秃岭”,到今天的农田林网交织,满目林带覆盖,山区果园片片,村庄森林掩映。据统计,该区现有林地面积达100 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25.86%,活立木蓄积量445.9 万立方米,先后获得“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百佳县”“全国杨木产业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区)”等五块国家级奖牌。
美丽的埇桥大地。张培志/摄
【新中国成立】
封山育林初告捷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林业率先形成大力植树造林的群众性高潮。1950年中央林垦部召开第一次林业会议,提出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方针。当时的宿县组织群众进行大规模的封山育林。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国营镇头寺林场及时解决苗木和造林技术问题,并实行林场与农民一九或二八分成的合作办法,大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各地群众积极落实自采种、自育苗、自栽树的“三自”方针,开展红旗竞赛,县、乡组织观摩评比,并评选出先进的村、组个人,颁发奖状、奖旗。全县出现了户户育苗、人人植树的喜人局面。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有效地绿化了北部山区的十多座荒山。出现多名省级林业模范,如今这些山头已成为满眼堆绿的成片森林。千年的荒山,再也没有“荒山秃岭”的称谓。
【上世纪70 年代】
平原绿化成亮点
年年春季,大力植树造林已形成常态惯例,但各有特点。如果说上世纪50 至60 年代绿化成果,主要体现在荒山绿化上,上世纪70 年代林业,突出特点就是平原绿化,即农田林网、四旁林带与林粮间作。
值得一提的是新汴河林带的建成。1969 年,我国第一条人工大河——新汴河全线竣工。1970 年,宿县组织林业、农业、水利多部门对新汴河绿化进行规划设计,县政府从财政拨款10 万元解决树苗困难,发动沿河两岸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以开挖新汴河的精神,再打一场绿化新汴河的人民战争。经过两个冬春的战斗,一举完成全长44 公里的新汴河防护林带的一期工程,两岸计栽各类树木88万棵。
新汴河林带为华北平原地区最大的防护林带。同时新汴河林带的设计比较科学,采用软、硬木质搭配、速生与乡土硬杂结合、乔灌一体的规划设计,是宿县林业上的首创,其科学性不言而喻。
栏杆镇农田林网。武正彪/摄
【上世纪80 年代】
林业创新谱新篇
上世纪80 年代,对埇桥林业来说是不平凡的时期。这一时期宿县林业进入全面完善、提升时期。1980 年3 月,中央林业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平原绿化座谈会,宿县被确定为全国十五个平原绿化的重点县之一。
自此,宿县林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1980年,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在江苏省泗阳县举办优良杨树技术培训班,介绍了引进意大利杨树速生丰产的经验,它的速生性、丰产性令人惊讶。宿县及时与泗阳县联系,大量调运速生意杨树苗。宿县所有区、公社,纷纷派车到泗阳县拉运,不仅解决了当时全民植树的树苗困难,而且接着开展了大量自繁、自育工作,大力推广商品化育苗。
经过几年发展,宿县原有毛白杨、大官杨、泡桐等其它树种很快被意杨取代。全县山区以外的植树造林,几乎全为意杨丰产林,形成了意杨林网、意杨林带、意杨片林。此后多年,意杨一直作为当家树种广泛推广。
【上世纪90年代】
荒山承包探新路
上世纪90 年代,省政府提出“五年绿化荒山,八年消灭荒山”。为了认真落实“五八”造林规划,重点解决制约荒山造林产权不明问题。当年土地承包时,荒山没有随土地承包到农户。荒山产权虚置,看起来人人都有、实际上人人都没有的问题要解决。
荒山荒坡开发的重点是营造经济林,承租者对承租的荒山、荒坡,按统一要求限期开发,两年内不按规定开发建设的,除收回承租的荒山、荒坡,并按每亩每年50 元~100元的标准收取荒芜费。及时绿化荒山还可得到国家造林政策上的粮食与资金补贴。一时间,北部山区荒山承包大户纷纷涌现。荒山绿化权责利明晰,签订了合同。多年搁置的荒山,很快有了生机,一些荒山很快披上了绿装,待省里验收时,胜利完成了五年消灭荒山的任务。
埇桥农田林网。余文盛/摄
【21 世纪初】
绿色银行显红利
2000 年,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埇桥区林业建设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实施了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绿色长廊工程及生态公益林补偿和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森林面积不断增长。同时,大量的意杨陆续成才,绿色银行显红利。
2000 年以来,过去大面积栽植的意杨如同一个巨大的“绿色银行”,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到2014 年,全区杨树面积达到60 多万亩,杨树活立木蓄积量270 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活立木蓄积量双项指标,均居宿州市第一。林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
2014 年10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研讨会在宿州市埇桥区召开。会上,全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埇桥区“中国杨木产业示范区”称号。2018年,仅东大木业一家出口创汇就达到2000万美元,实现了出口创汇安徽省同行业第一。2018年,全区林业总产值突破了170亿元。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五月杨絮飞如雪。意杨大面积栽植,导致近几年五月间杨絮漫天飞雪,影响市民生活。林业部门采取科学措施加以研究解决,使之既丰产又无害。
【2010 年后】
加快林业经济转型
埇桥区加快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实施林业资源培育工程,重点发展木材加工。通过完善农田林网、改造低产低效林、建设科学的杨树丰产林基地、综合开发荒山,重点推进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万亩农田林网建设、山区特色经济林建设、高速埇桥段林带建设、三线三边绿化大提升5 大项目建设,大力培育林业资源,取得成效。2016年,新建完善农田林网20 多万亩。全区新造林达到5.5 万亩。这一年,埇桥区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区”称号。
2018年1月,埇桥区率先在全市县级层面出台了《埇桥区林长制工作方案》,建立“1+14+36”区级林长制工作机制。分级设立林长办公室,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全区设立区级林长25 名,乡级林长361 名,村级林长818 名,实现三级林长全覆盖。研究出台了《埇桥区区级林长制会议制度》等四项制度,压紧压实林长制各项工作。同时,2018 年该区在办理采伐证、木材运输证、苗木检疫证、处理林政案件、开展爱鸟保护动物工作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武正标 郭秀芹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张涛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埇桥汴北崛起一座新城。张成伍摄近日,走进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新汴河河北(原汴河街道),立即映入眼帘的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城市公路网络,生态绿色、鸟语花香的氧吧园林、游园广场,一批批农民住上了高楼,一个个厂房机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千里淮北平原北部,林木葱茏,满眼堆绿,犹如镶嵌的一颗璀璨绿色明珠。它是面积达2907 平方公里、人口187 万、被誉为安徽“第一县级大区”的宿州市埇桥区。解放之初,埇桥区平原上基本无林,北部山区多为荒山秃岭。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3月27日,安徽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其中提到,“王启荣,男,汉族,50岁,籍贯、出生地当涂,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中共党员,现任宿州市委常委、埇桥区委书记,拟任宿州市委副书记。”王启荣主政的埇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决策部署及有关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百村示范”工程,抓好促集体经济发展“炼、谋、筑、撬、兴”五字诀,推动村集体经济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产业驱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坐落在宿州市埇桥区的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全面推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借智科学院所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形成产业创新合力,致力于打造全球家居产业中心。携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今年以来,宿州市埇桥区紧紧围绕埇桥人才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开展。该区成立“双招双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10个“招商招才”对外联络处,对接全区在外人才和异地商协会,积极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出台《关于高质量
为美化宜居埇桥生活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近年来,埇桥区紧扣政策、紧扣实际,通过优化产业、居住、行政服务、文化休闲等功能和空间布局,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优质的公共服务切实托起埇桥的“幸福圈”。走进沱河街道韩池孜社区东城·康居苑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既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又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多年来,埇桥区始终坚持把就业放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瞄准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不断强化就业创业服务,稳健有序推动全
为引领埇桥青年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发挥新作用,以崭新精神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9月24日,埇桥区举办“喜迎二十大 相约在埇桥”青年交友联谊会活动。副区长李欣出席活动并致辞。李欣在致辞中表示,青春是最亮丽的底色,奉献是青年最真挚的情怀。
乡村振兴,产业支撑,道路先行。近年来,埇桥区积极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用力铺就四好农村路。道路的改善,不仅优化了村民的出行方式,产业运输也得到加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目前全区农村公路保有量达6000余公里,基本形成以县道为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据宿州埇桥发布消息 ,2022年4月27日,宿州市埇桥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关于在集中隔离省外返埇人员核酸检测中发现2例阳性人员的通告。4月27日,埇桥区对正在集中隔离的省外返埇人员核酸检测中发现2名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7月19日,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在区域核酸检测时,发现2名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已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观察,经专家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埇桥区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迅速开展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环境消杀等处置工作。为有效控制
埇桥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通告我区在对外县关联重点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我区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迅速开展溯源流调、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环境消杀等处置工作。该名无症状感染者已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观察。目前,涉及密切接触者和次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12月15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宿州这座皖北城市瞬间进入了“战时”状态。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宿州市迅速行动起来,埇桥区上下一心,一条条指令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迅速发出,一批批医务人员、警察、工作人员、社
来源:宿州发布关于一名市外来埇人员核酸检测阳性情况通告4月6日20时许,埇桥区疾控中心接罗某某(男,47岁,河南省驻马店市人,货车司机)电话,自称接外地疾控中心通知,其核酸检测初筛异常,现在盐洛高速宿州服务区等候。 接报后,埇桥区立即启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