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12:00:07 | 浏览:712
欢迎关注本头条号,了解更多宿州故事!
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以五柳龙泉湖为核心,包括闵祠、流沟寺(大龙泉寺)、大芳寺等游赏区及景前综合功能区,总面积46平方千米,位于宿州、淮北、徐州三市交界中心,景区峰峦属宿北武里山区,呈南北走向,逶迤曲折,山势起伏,山环水抱、宛如龙脉。“神龙”头北尾南,龙脊山(龙)、雏凤山(凤)、龟山、鱼山(麟)相连呈“四灵”之义,龙山凤坡寓“龙凤呈祥”。景区藏有天然次生林和灵泉、碧湖、溶洞,有史前文化遗址、先贤闵子骞故里、明朝马皇后故里、明朱棣屯兵(皇垫湖)之地,有大芳寺、流沟寺、二郎寺、龙泉寺及王绩墓、汉墓群。集青山绿水、茂林修竹、灵泉奇洞、宝刹名寺、古墓神木于一体,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且品位高,位置优越,可与皇藏峪、虞姬墓、涉故台等名胜相呼应。客源充沛,辐射能力较强,是宿州市乃至皖、苏、豫、鲁结合部较有特色的旅游胜地。
是五柳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位于埇桥区夹沟镇境内,面积3.4平方千米,三面环山。以“上善若水、五柳仙境”“碧水灵泉养生处、五柳田园乐人家”而闻名遐迩。景区内龙泉、珍珠泉喷珠溅玉,汇涓涓细流而成清溪。水质为天然矿泉水,浇灌出香飘十里的夹沟香稻米。龙泉湖中的太阳岛、月亮岛、鸳鸯岛、梅花岛、桃花岛、闵公台上奇花异木,各具特色。景区有“珍珠瀑布”“五柳紫竹”“青龙吐水”“水涟翠竹”“湖光山色”“林湖柳趣”等景观,令游人陶醉。湖边山坡有大面积石榴园、竹园、牡丹园、梅园、桂园、梨园、苹果园、月季园、银杏园、枣园等。景区内的龙王庙、神龙禅寺遗址,思贤、卧龙、乐天等桥梁,伏波、鹤泉、孝慈、醉乡等楼台亭榭,异彩缤纷,自然形成浓郁的文化旅游氛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之皇后马秀英儿时曾在此拾柴、割草,留下不少传说。明永乐帝朱棣登基前,曾在此屯兵,留下了壮马山等著名景点。此外,陶谦、嵇康、刘伶、白居易、王绩、苏东坡及清代乾隆皇帝等先贤、骚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名篇、墨宝和足迹。
大芳寺游赏区是五柳风景名胜区的游赏区,也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宿州市北30千米处,包括芳岩山、龙脊山、牛头山等,面积7000余公顷。森林茂密,野草没径,古木参天。属天然次生林,有“天然氧吧”之称。查明的有120多种树木,其中不少属珍稀树种。大芳寺(大芳岩寺)位于古檀掩映下的丛林深处,依山而居,环境优美,风景极佳,是一方“世外桃源”,此寺建于何时已无从考查,只有残碑上记载唐王李世民重修过。寺前有一古井,名果老泉。寺西有一滴水泉,泉水甘甜,四季不干。寺西崖的斧劈崖为峭壁,悬崖峭壁有芳岩洞。寺院内有2棵古檀树,称为“九龙檀”。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鉴定,树龄有1700多年。青檀历经沧桑,虬枝劲发,夏季纳凉树下,清风徐徐,蝉鸣阵阵,实为绝佳境地。这一优美的灵山胜境,是传说中张果老成仙的地方。有不少文人墨客常游寺庙,留下许多诗文。
流沟寺(镇疃寺),又名大龙泉寺,位于五柳景区龙顶山东侧。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游此寺,并留有:“唯有流沟山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的诗句。寺内有一古泉名曰呵泉,喷珠溅玉流入龙潭,再经数条支渠绕村环流,供当地村民饮用和灌溉 名闻遐迩的夹沟香稻米即产于此。古寺和呵泉常年绿荫覆盖,古木参天,竹树掩映,风景优美,为准北平原少有的避暑胜地。
传说寺内有一老僧,以松鹤为友,焚香诵经,叠坐终日。早晨,微烟自树梢出,雾霭弥漫,钟声悠悠,故有烟寺晨钟之称,为古宿州八景之一,清朝诗人李心锐作诗云:“红尘飞不到,古寺锁秘烟。塔影浮空界,钟声度晓天。敲残僧带梦,警钟鹤参禅。谁向云中听,悠然断复连。”
老山口百果园为流沟寺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大龙泉寺西北端,五柳水库上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面积333.3余公顷。百年石榴园、梨园为一大特色景观。山上山下绿树成荫,果园成片。盛产樱桃、杏、梨、石榴、柿子、板栗、核桃等,另有多种中草药,辖区著名的中药—宿蝎就多产于此,当地称之为“百果园”。
明太祖朱元璋之妻马皇后,原为新丰里村(现属埇桥区夹沟镇)人,幼家贫,随父离乡背井,远走他乡谋生,后其父结识农民起义军领袖郭子兴,郭收马氏为义女,许配朱元璋为妻。朱元璋称帝,册立为后。马后素以贤名母仪天下,辅佐太祖治国安邦,谥“孝慈高皇后”。乡人感其贤淑之德,塑像于老山口景区。
位于埇桥区曹村镇马湾村和湖庄村的交界处。西距206国道1千米,三面环山,两翼及南翼因酷似两排大雁,往南展翅飞翔,故得其名雁山。经多年来实地勘查,截至2008年,雁山尚存名贵树种100多种、鸟类20余种。其中,树龄最长的有奇青檀、黄杨、银杏、松柏等,约有1000余年,森林面积约8平方千米。风景区内山青水碧,林木幽深,鸟语花香,山中有多种奇峰怪石,千奇百怪,如巨蟒出山,夫妻石、姊妹石、石羊、石牛等,让人惊奇。雁山水库,水质甘甜。整个风景区山水相依,林幽木秀,奇花异草,风景如画,景色宜人。
(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埇桥区曹村镇的三环村。村西有一古驿道,百姓称之为官路。驿道上有一座三孔桥,桥墩上生长着一棵紫檀树,树龄约300年之久。紫檀树枝繁叶茂,树根从石板缝中迁回辗转,盘根错节,布满桥缝中,形成“桥驮树树驮桥”的奇观。
古时,驿道上车水马龙,但每到此处,便暂歇一时,领略这一奇观。车辆从桥上经过,同时也从树上经过,所以有“树上行车”之说。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虽经数次轰炸,但此桥却完好无损。因而当地百姓说:桥为神桥,树为神树,桥上的石碑为神碑。有诗赞曰:山村虽小数百年,公路旁边有清泉。神碑神桥神仙树,山川湖水紧相连。
老海寺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境内,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栏杆山麓,毗连褚兰、解集三乡镇交界处,此处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怪石峥嵘,溪水潺潺,以老寨山为主的六座山峰连绵起伏,状如卧龙,形式莲花,山场内森林茂盛,鸟语花香,苍松翠柏遮天蔽日,刺槐白杨郁郁葱葱,古刹老海寺由于环境清幽,景色秀丽而闻名遐迩。 老海寺,原名“龙泉寺”,清乾隆年间有一主持僧,名曰“海龙”,此人善弈棋艺,且方圆百里技高一筹,因此招来四方云游,相与往来之众甚多,众人来寺随以老海呼之,日久即成习惯,称龙泉寺为老海寺,沿袭至今,是故老海寺名声大噪,南北宿州徐州尽知其名。
(来源:《宿州市埇桥区志(1978-2008)》、宿州市埇桥区档案局)
这个十一,很多老乡都得想着出门逛,在乡村的在忙着收稻。十一假期第三天固始乡村秋收已经基本上结束了,这种乡村生活,年轻一辈是无法理解也没法体验了。秋收后的方集镇驻马村和沙河村再往南就是二道河了今天拍的大景,应该可以看到你家今天气温最高达37℃
其中,新增9项,调整实施4项,继续实施7项。今年宿州市创新民生工程建设模式办好20项民生实事涉及的民生实事有教育、养老、医疗、救助道路建设、棚改、老旧小区改造引调水工程等多个领域件件惠民生,事事暖民心一起来看!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以南
宿州这么美我们一起去看看~宿州城区风景篇~~这里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6年8月18日,新汴河景观带入选第十六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集休闲、观光、健身、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西起京台高速,东至宿州闸,全长15公里,总面积840公顷。
有位玩友搬新家了,从家里找出来一个文玩葫芦,听家人说大概是放着有30年了,没想到放着也能包浆啊!拿毛巾擦拭了它,发现这把葫芦还是有些瑕疵的,不过光泽自然,包浆厚重,看着还是喜欢啊!这位玩友运气怪好的,葫芦没发霉没被虫蛀,还包了一层天然浆!相
目前我国的近视问题是很严重的,尤其是青少年去任何学校都是一堆戴着眼镜的孩子,为了孩子的近视问题,也让很多家长也是操碎了心。那么很多人就会问,除去戴眼镜和近视手术外,近视眼难道不能自然恢复么?其实,近视眼尤其是刚刚出现近视症状的一段时期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