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砀山知县刘王瑷纂修《砀山县志》之后,直至民国时期,砀山都没有县志成书。在这长达180多年间,是砀山县方志编纂史上的一段空缺。那时砀山县属徐州管辖,所以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同治徐州府志》上,记录着不少...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砀山知县刘王瑷纂修《砀山县志》之后,直至民国时期,砀山都没有县志成书。在这长达180多年间,是砀山县方志编纂史上的一段空缺。那时砀山县属徐州管辖,所以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同治徐州府志》上,记录着不少砀山县的史料,其中舆地、城池、里寨等内容和绘制的砀山地图,弥补了清末时期砀山县志记录缺失的遗憾。当然,其内容也有些许错误之处,但绝对是瑕不掩瑜。今天整理出来一部分,以供大家参考。
砀山县境图(右)
砀山县境图(左)
徐州府领县八。……
西南曰萧县
……西至李家楼(六十里)界砀山;
……西南至蔡家寺(百里)界永城(县属河南归德府。据同治八年勘图,蔡家寺西五里田家庙始为永城界。又案,同治十一年四月萧县知县顾景濂、砀山知县樊燮、永城知县陈梦莲、归德府经历刘骏前等勘定萧、砀、永三界,据图以何家寨为永属,寨东五里许为宫庄,在萧县治西六十里,寨东北三里许赵庄、六里杨家洼,皆萧属。寨之北杨家洼西直接申公堤,则北为砀,南为永也);
……西北至张家集(九十里)界丰并界砀(据同治八年勘图,张家集南六里唐家寨倚大河南堤,其寨东西约十里,亦萧、砀分界处也)。
正西曰砀山
(简)县治东少南距府治百八十里,县境东西八十里,南北五十八里。
东至侯家口(五十里)界萧;
西至谢家集(三十里,据县志)又西逾集五里,界虞城(县属河南归德府);
南至南镇集(十八里,据县志)界永城并界夏邑(二县并属归德府。据县志图,南镇集东回龙集在减水河南,永、砀分界处。又案,同治四年十二月砀山知县卢骧云、知县郭庆芳、河南永城知县陈梦莲、夏邑知县陈上达等勘明,砀属回龙集寨南半里许,为砀、永交界。据图,寨南为申公堤,堤北仅数十步属永,馀皆砀境。自此顺堤而东,直萧县之杨家洼,皆北为砀、南为永界也);
北至市力寨(四十里,据县志)界丰;
东南至李佐君家集(十五里)界萧;
西南至鼎新杨家集(四十里,据县志)界夏邑;
东北至顺应集(四十五里,据县志)界丰;
西北至北镇集(四十里,据县志)界单(县属山东曹州府)。
西北曰丰县
……南至蟠龙集(四十里)界砀;
……西南至孙家集(三十里)界砀。
砀山县城古无遗址,凡五迁,详《古迹考》。明嘉靖四十一年河溢,旧治没于水,迁小神集,万历二十六年,始迁今治,二十八年,知县熊应祥于旧治西里许筑土城,砖堞,周八百四十丈二尺,高一丈五尺,广三丈。门四,各有楼,东曰景云,西曰瑞洛,南曰永保,北曰企宁。隍深一丈,广五尺。永保门东西皆有水门,泄城中积涝。后霪雨城圮,知县朱扬、陈秉良相继修筑,寻又圮。四十八年,知县蔡一熊改建砖城,修四门楼。崇祯十二年,知县刘芳复加修濬。
国朝康熙三十七年,知县柴尔皓、乡宦汪润,捐金修葺,屹然巩固。乾隆三十六年,知县程兆选;咸丰七年,知县崔绳祖重修,咸丰十年,知县沈侨加筑外土城,以备寇警。
同治徐州府志
砀山县(案:今据砀山县图册县属二十五里。《旧志》称在乡二十一社,又云编户二十五里,社名与今悉合。惟缺崇教、兴化、居仁、庸信四里,盖遗脱也。)
柳庄里
义和寨(城西南十八里,地名薛家口,俗又称薛家寨。)
和顺寨(城西南十五里。)
同和寨(城南十八里,俗称毛家寨。)
和平寨(城西南十五里,俗称杜家寨。北三里有戚家集,《旧志》:在县西南十五里是也。又刘家集,在县西南二十里。)
柳庄里,东北属县治,西南界夏邑。东西二十里,南北十里。
东张里
回龙集寨(城东南四十里。相近有盘龙集,《旧志》: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梁家寨(城东四十五里。地名西镇店,《旧志》云旧有公馆。)
大成寨(城东南四十五里,俗名邵家寨。)
东张里,西逾洪河,东南界萧。东西二十里,南北十里。
大彭里
鼎新寨(城西南三十里,即鼎新集,当城西入豫孔道,俗名杨家集。相近有王达店,《旧志》:县西三十五里。)
太来寨(城西五十里。)
大彭里,北属故大河,西界虞城,南界夏邑,东及李工故河。东西十五里,南北十里。
赵九里
阚家寨(城东南十二里。相近旧有小神集,《旧志》:县东南二十里,明嘉靖中,县迁治此,以避河患。)
天然寨(城东二十里。)
赵九里,东北属洪河西堤,西南抵小神湖。东西二十里,南北十里。
渠城里
普安寺集寨(城东南三十五里。)
义安集寨(城东南二十五里。)
渠城里,东北属洪河西堤,南界永城。东西十五里,南北十五里。(案:《五代史·梁·家人传》太祖元贞皇后张氏,砀山渠亭里人,疑即今之渠城里,古今转音也。)
原奉里
同安寨(城南十五里。)
原奉里,东北限永定河。距小神湖,西南界永城。东西十里,南北八里。
段庄里
普安寨(城北四十五里,就河堤筑。相近有市力寨集,《旧志》:在县北四十里,接丰县界,旧为河滨冲要,尝移县主簿驻此。)
段庄里,南限故河,北界丰县,东西十里,南北十里。
浮沟里
马良集寨(城西北四十五里,即北镇集。)
浮沟里,南限故河,西北界虞城。东西五里,南北十里。
子乾里
怀安寨(城西北二十里,就河堤筑,周十余里。)
人和寨(城西北二十里,亦就河堤筑,与怀安寨相连,俗名高小寨。)
子乾里,西南滨故河,北距华家陂河。东西八里,南北十里。
双沟里
庞家林寨(城北三十五里。相近旧有篯城集,《旧志》: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大河北岸旧为大河冲要,即古坚城集。)
瑞和寨( 城北四十五里。)
双沟里,东南滨故河,西北界虞城,东北界丰。东西五里,南北十里。
蒲芦里
和合寨(城北四十里,临河北岸,俗名周家寨,就河堤筑。)
蒲芦里,南滨故河,北界丰县。东西十里,南北十里。
青台里
恒全寨(城西北二十五里。)
青台里,北滨故河,南及减水河。东西十里,南北十里。
忠义里
万安寨(城西北二十里,就河堤筑,俗名官庄坝寨。)
忠义里,北滨故河,西南及利民河,斜袤十里。
兴礼里
全安寨(城北四十里,就河堤筑。)
兴礼里,南抵故河,北界丰县。东西十里,南北十里。
保安里
保安寨(城东四十五里,俗称唐家寨,就河堤筑,跨砀萧界,寨为诸寨之冠。)
保安里,西北距洪河东堰,东南界萧。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
重安里
重安寨(城东北四十五里,就河堤筑,一名凝水寨。)
重安里,西南距故河,东北界丰。东西十里,南北十里。
崇教里
永安寨(城东十八里,就河堤筑,俗称刘家寨。)
崇教里,西南距县治,东北抵故河。东西二十里,南北十里。
兴化里
长安寨(城北二十里,即朱家寨。)
兴化里,北距故河,南抵县治,东距茅城引河首。东西十里,南北十里。
居仁里
同心寨(城南十八里,旧为南镇集。)
安居寨(城南十二里。)
居仁里,北抵县治,南逾永定河。东西十里,南北十里。
庸信里
三座楼寨(城西九里。)
三义寨(城西十八里,俗称小金鼎寨,东北有吕家集。《旧志》:在县西十八里。)
仁和寨(城西十四里。)
庸信里东北抵县治,西南界夏邑。东西二十里,南北十里。
使庄里
(在城东北,界内无寨。有双沟集,《旧志》:在县东北十五里。又麻城集,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即古麻乡,见《古迹考》。又里仁集,县东北十八里。礼河集,县东北二十五里。杨村集,县东北三十二里。胡宋集,县东北三十四里。福庆集,县东北三十五里。)
使庄里,北滨故河,南近毛城坝。东西二十里,南北二十里。
封池里
(在城东,界内无寨。)
封池里,北及王平庄引河,南限毛城坝河堤。东西十里,南北十里。
马昂里
(县东接萧县境,有侯家口集,在城东五十里,毛城铺集在城东三十里。康熙中河臣靳辅于此建减水闸坝,以泄河涨。今河徙坝废,详《河防考》。界内无寨。)
马昂里,东界萧,西附洪河东堰。东西十五里,南北十里。
陈村里
(县东南,接萧境,界内无寨。)
陈村里,东界萧,西南附洪河东堰。东西十里,南北十里。
务本里
(城西北,界内无寨。)
务本里,北限故河,东南距县治。东西十里,南北十五里。
《同治徐州府志》吴世熊、朱忻主修,刘庠、方骏谟主纂,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修于同治七年(1868)。记事止同治五年。二十五卷,设目二十五,每卷一目,依次如下:宸翰、舆图、晷度表、沿革表、纪事表、职官表,爵封表、选举表、人物搜古表、舆地考、山川考、田赋考、河防考、祀祠考、学校考、建置考、兵防考、古迹考、经籍考、碑碣考、宦绩传、人物传、列女传、志余、叙录。
是志重河防、古迹、人物诸门。河防分载黄河、河堤、运河等项。记黄河自汉迄道光古今河道变迁、修浚、设官修守等情况,为该地颇有价值的黄运资料。人物以土为断,余概删汰。艺文分附各篇,较旧志颇有增采,其诗文平实少味者不登。碑碣考断自元迄明,以后文存碑佚有关故实者,分隶各门。辑录皆取其要,于星象变异、田贱蠲赈、学校规制等凡通行各地、非专属徐州者,概不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