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12:44:24 | 浏览:3371
《中国文物地图集 安徽分册 下册》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本图集力图运用地图形式,对历次文物调查所获大量资料进行科学概况,综合反映安徽文物工作中已有的学术成果和新的重大发现,全面记录安徽境内已知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状况,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下文内容摘录本书中砀山县章节,文中、图中错误皆不少,照录原文,未做修改,姑且看下就好。
中国文物地图集 安徽分册 下册
1-A1 下邑故城(砀城镇东关社区·秦、汉)
秦始建,汉时一度做过梁国都城。明万历二十六(1598年)该地被水淹没。现城垣不明显,地表偶见砖、瓦残片。
2-A2 宴嬉台遗址(砀城镇南关社区·汉-唐)
为一夯土高台,面积约700平方米。现存碑1通,高1.75米,宽0.80米,上刻“宴嬉台”3个楷字,每字约0.45米见方,为宋政和三年(1113年)直州知府李釜所书。据《江南通志》载:台始筑于汉,为梁孝王刘武所建,原名平台,又名鹿园,唐时改为燕喜台,宋代讹为宴嬉台。
3-A3 北山书院遗址( 砀城镇东关社区·清代)
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1983年出土了乾隆年间所立石碑一通,高2.17米,宽0.73米,厚0.2米,上刻“北山书院义田碑记”,下刻:“书院,义田庄地顷亩开后”,详细注明了每块学田的面积和位置。据旧志载,乾隆年间,将原“安阳书院’迁建于北土山寺院,并改称“北山书院”。
4-B1 朱温四祖陵(砀城镇王古楼村·五代)
四祖陵即梁太祖朱温之高祖黯的肃祖陵、曾祖朱茂林的敬祖陵、祖父朱信的宪祖陵、父朱诚的烈祖陵。以上四陵是朱温称帝后,追封列祖为帝时重建的。据旧志记载位于此处,但现为黄河水患所没。
5-B2 梁广王墓(砀城镇黑古墩村附近·五代)
梁广王,名朱全昱,为五代梁太祖朱温的二哥。墓已为黄河水患所没。据《砀山县志》载:“广王墓在城北二里许,梁太祖兄全昱也”,即应指此处。
砀山县文物图
6-B3 党进墓(砀城镇小屯村南·北宋)
党进,朔州马邑人,官至太尉。“文革” 中墓被破坏,现又复筑封土堆,高约3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砀山县志》载:“党太尉墓在砀城南三十余里。”
7-B4 薛显墓(砀城镇西南6千米薛口村东·明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封土1971年曾被夷平,1981年复筑,高约2.5米,底径约5米。墓前有民国十三年(1924年)立碑,由江苏铜山张伯英题。
8-B5 黄正钊墓(砀城镇汪楼村西·明代)
黄正钊,明代开国功臣,曾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死于普安州,其孙葬其所遗剑于此。墓已毁,现存残碑半截,正中有:“忠魂锡壤”4个大字。
9-C1 邵普宅(朱楼乡邵寨村中·明代)
现存一客厅院,由前厅、中厅和后摆三部分部组成,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房由南向北递步增高,共有房11间,坐北朝南,前、中两厅为对厅款式,砖木结构。整个房顶由廊柱山墙相托,前后壁为雕花棂门组成,椽均雕鸟兽花草图案,四角均饰有砖雕。
10-C2 僧王庙(唐寨乡唐寨村中·清代)
僧王庙是为僧格林沁修建的庙宇。1938年遭日本侵略军火焚。现存正殿三间,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顶。
11-C3 清真寺(砀城镇南关·清代)
清真寺始建于乾隆年间,是砀山县保留较为完整的回族建筑。1985年,省宗教组织与财政和群众集资进行了修整。现由原大殿、讲堂、望月楼和新建门面四个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
12-D1 “刘孝姑故里”碑(关帝庙乡刘庄村中·清代)
刘姑为当地著名孝女。为表彰其孝行,县令刘玉馥立此碑。碑青石质,高1.8米,宽0.7米,上刻“刘孝姑故里”,楷书。
13-D2 黉学办学碑(陇海乡大李庄村中·清代)
1986年3月出土。碑高1.32米,宽0.62米,厚0.12米。碑文镌刻了官府办学的宗旨和对生员的要求,及选拔生员的条件,共8条300余字,清顺治三年(1646年) 立。
砀山县文物图
14-E1 贾庄地道战旧址(砀城镇贾庄村中·1947年)
1947年12月间,砀山人民抗日武装在贾庄一带,利用地道工事,与国民党李文密部展开了持续一周的战斗,歼敌500多人。现部分地道工事尚存,地道高约2米,宽约1.5米。
15-F1 汪阁天主教教堂(李庄镇汪阁村中·1914年)
汪阁天主教堂始建于1914年,由法国传教士建造。教堂分前后院,教士住前院,修女住后院。此教堂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部遭日军火焚,现尚存部分建筑,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近年来该教堂已恢复活动。
16-F2 砀山天主教堂(砀城镇西关·1917年·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1917年,由加拿大和法国传教士联合建造。占地面积约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80平方米。由钟楼、圣堂、更衣室三部分组成。圣堂外观青砖青瓦,朴实无华,内装修构件精美,由数千件红松木构件镶套、串锁而成,并漆画成不同颜色的精美图案。圣堂的木十字架属外来建筑。
近年来,砀山县委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定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理念,千方百计引人才,校地合作育人才,特色产业聚人才,人才工作呈现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聚焦‘引才、育才、聚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采访中,砀山县县委书
《中国文物地图集 安徽分册 下册》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本图集力图运用地图形式,对历次文物调查所获大量资料进行科学概况,综合反映安徽文物工作中已有的学术成果和新的重大发现,全面记录安徽境内已知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
旅游风物志,揽四海胜景,博人间风华。中国名山众多,有的山,因为自然风光绝美,而闻名遐迩;有的山,是因为历史文化,而千古名扬,比如说芒砀山。不过,熟悉芒砀山的朋友都知道,芒砀山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县级市)芒山镇,而隔壁的安徽省,有一个砀山
杜集区2022文物局召开文物保护工作推进会并进行实地巡查2022年7月28日上午天气阴,有雷阵雨,杜集区2022年文物保护工作推进会在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三楼会议室举行。韩冰主任主持会议杜集区文物局主要负责人韩冰主任主持会议,会上韩主任宣读文物
近日高平市公安局成功破获系列盗窃文物案7起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追回30余件被盗文物打击文物犯罪“我们迎面堵上去,其余两辆车在后面和侧面把嫌疑人车辆夹住!”“吱——呲——”随着几声尖锐的刹车声,民警们立刻下车将一辆面包车进行包围。“熄火!下车!
本文图均为 神木新闻网 图近日,陕西神木市文物保护的话题引起讨论。11月14日上午,澎湃新闻刊发报道《神木拆老街建仿古建筑?市委书记:不存在破坏文物建假古董》,对此事做了详细报道。15日,神木文化旅游等部门披露,当地已对旧城改造涉及的文物制
重庆日报客户端 赵迎昭“保护是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利用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但利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有更多的观众来看它,看了之后给人带去赏心悦目的感觉。”10月31日,党的二十大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在接受重庆日报
人民网-安徽频道“砀山酥梨”是梨子品质的金字招牌,可是你也许不知道,在市场上买到的砀山酥梨,也许并不是真正产地砀山的酥梨。安徽省砀山县委书记王广敏通过人民网安徽频道告诉全国网友,吃梨一定要吃正宗的砀山种植的酥梨,“因为黄河故道独特水土和厚重
按照国家淮河治理委员会水系划分标准,砀山县地处南四湖、新汴河两大水系,同属淮河流域。两大水系以县境内黄河故道(又称废黄河)南大堤为分水岭,南大堤以北为南四湖水系,流域面积440.1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36.9%。南堤以南为新汴河水系,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与江苏、山东、河南三省相邻,被誉为“世界梨都”。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一点也不过分,小编敢说:“砀山梨甲天下!”小编自己基本上一天一个砀山梨,真是美味又实惠!砀山梨吃起来就像喝梨汁一样,水分太足了!砀山酥梨说到砀山县还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是宿州市下辖的一个县,是长三角地区的西北门户。这座位于安徽、山东、江苏三省交界坐标上的水井,被当地人称为“三省井”。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为此井亲笔题名,并由当地凿字立碑作记,成为三省人民世代友好、亲如一家的友谊
兴隆遗址主发掘区航拍全景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曹铮)9月24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河北康保兴隆遗址、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陕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遗
提到大足这座城,大家无一例外的都会在脑海里立即闪现4个字:大足石刻。没错,大足石刻作为重庆最重要的文物古迹之一,与大足城市息息相关。今天我来到大足,我将为大家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的大足石刻。话不多说,开启我们今天的旅程。大家称呼的大足石刻,实
澎湃新闻记者 王俊安徽省淮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的一份规划文件中提到,“建议淮北市提请省政府适时启动行政区划调整,促进淮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淮宿城市组群建设”,“远期考虑萧县和砀山并入淮北市”。淮北市政府网站7月30日发布了来自市自然资源
宿州,简称“蕲”,别称蕲城、宿城,安徽省所辖地级市,宿州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距今有8000年历史的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同时也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宿州市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省外和山东省、江苏省以及河南省接壤,省内和淮北市、以及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