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13:16:22 | 浏览:4973
安徽省宿州市民政局近日官宣了萧县政府驻地迁移事项成功获批的消息。这意味着,萧县将全方位、深层次对接徐州市,加快跨省融入徐州都市圈。
3月26日,宿州市民政局网站发布消息《省政府批准宿州市萧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称,“日前,经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宿州市萧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龙城镇大同街138号迁移至圣泉镇复兴路18号,保持其行政区域不变。”
另外,3月26日当天,宿州市民政局网站发布的另一条消息《省政府批准宿州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提到,“日前,经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宿州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此次宿州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包括萧县圣泉乡、庄里乡撤乡设镇。其中,萧县政府驻地新址就位于由原圣泉乡撤乡设镇而来的圣泉镇。
至此,萧县政府驻地迁移报批工作圆满完成,顺利获批。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萧县推动该县政府驻地迁移以及圣泉乡撤乡设镇等行政区划调整事项的背后,是萧县跨省与江苏省徐州市深层次对接,是萧县主动向东融入徐州都市圈的战略决心。
加快融入徐州都市圈
关于萧县政府驻地迁移报批工作的具体情况,“萧县发布”3月28日发布的文章《省政府批准!萧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介绍称,2021年2月19日,安徽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萧县政府驻地迁移事项,3月17日,安徽省民政厅根据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结果,下发了《关于同意宿州市萧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龙城镇迁移至圣泉镇的函》(皖民地函〔2021〕67号)。
根据上述文章给出的官方解释,萧县政府驻地迁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落实县城总体规划。根据《萧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县城“东优、西限、南控、北跨、中更新”发展理念和城区“北跨东优、山水融城”建设规划要求,政府驻地新址位于凤城新区境内,新区依托郑徐高铁、萧徐快速通道和311国道等独特交通优势,将城市布局于区域交通枢纽地区,实现城市空间结构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县政府驻地迁移有利于构建“新老双城、一体两翼、功能互享、共同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对于方便群众办事,提升城市品质、推进现代化城区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二)加快融入徐州都市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徐州城市发展总体空间结构为“一核一廊、一主六片”,由于行政原因,徐州西南片区空间缺失。萧县在历史上曾隶属于徐州,与徐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在地理位置上正处于徐州都市圈西翼门户,恰好可以填补这一缺失。政府驻地迁移更加有利于全方位、深层次对接徐州市,对于推动萧县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三)传承古萧历史文化,积极顺应民意认同。萧县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政府驻地新址坐落在圣泉镇,圣泉镇为古萧国古城邑所在地,秦至明朝万历年间近1800年,县政府新址一带区域不仅曾为郡治治所,而且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县政府驻地的迁移有利于萧县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是萧县历史文化的回归、复原和再现,也是满足群众期待、顺应民意认同的有效举措。
与徐州深层次对接的“主战场”
地理位置上,萧县地处安徽省北大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地处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是离徐州最近的县城,到徐州西三环仅15公里。
历史上,萧县自西汉时期一直属徐州管辖,两地民间也交流密切。1955年4月14日,为加强洪泽湖管理,江苏省萧县、砀山与安徽省泗洪、盱眙县交换,结束了萧县从汉朝到建国前2000多年属徐州管辖的历史,之后隶属宿州。
然而,行政区划分割无法阻挡两地民间的密切交流,仅15公里的路程也决定了徐州、萧县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密不可分。
近年来,萧县主动承接辐射效应,深化交通运输、产业转移、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对接,积极融入“徐州经济圈”。
2019年12月23日,萧县县长武戈在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20年,萧县将“大力实施开放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发展战略,积极在道路交通、园区产业、城市建设等方面与徐州深层次对接,主动向东融入徐州,力促‘线型’发展转变为‘扇形’发展”。
而萧县与徐州深层次对接的“主战场”就在凤城新区,即萧县政府驻地新址所在地。
谋划政府驻地迁移与圣泉撤乡设镇
凤城新区是萧县近年来重金打造的当地“网红”。
2015年,萧县县委、县政府抓住郑徐高铁开通战略机遇,作出了“主攻凤城”的战略部署。
凤城新区全称凤北新城综合试验区,位于萧县凤山以北,由圣泉乡、龙城镇部分区域构成,总面积12.48平方公里,占萧县规划城市面积的12.81%,规划人口16.5万。
其中,据萧县政府网站此前介绍,圣泉乡又名凤城,面积121平方公里,位于萧县城区北部,南隔凤凰山与萧县城区龙城镇相连,东与徐州搭界。另外,郑徐高铁萧县北站即位于圣泉乡。
凤城新区是萧县积极对接融入徐州的“主战场”。 按照规划,建成后的凤城新区,将重点布局行政商务、生态宜居、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核心功能,承接萧县老城区的城市功能与产业转移,形成新老双城、“一体两翼”的格局。
与此同时,凤城新区的规划建设对于徐州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区域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必然趋势。萧县作为徐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单元,自身发展与徐州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密不可分。特别是高铁和地铁时代加速了人流、物流的流动,与之相伴的是资金、技术和信息产生的辐射力。”《徐州日报》2018年7月的报道《萧县加速融入徐州都市圈》中介绍称,“在高铁、地铁、公交道路等交通配套加持之下,凤城新区也将缓解未来徐州城市的人口压力和交通压力,发展大城市外围新的产业,扩大城市职能。”
在此背景下,萧县近年来着力推动县政府驻地迁移以及圣泉乡撤乡设镇工作。
2020年3月16日,萧县县长武戈主持召开县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萧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工作实施方案》(审议稿)。会议指出,“县政府驻地由龙城镇迁移到凤城新区,有利于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城市布局,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久后,2020年3月30日,中国共产党萧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萧县人民政府关于圣泉乡撤乡设镇工作的报告》。会议强调,实施圣泉乡撤乡设镇,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有利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有利于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有利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对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澎湃新闻)
宣城市为安徽省下辖地级市,位于皖南地区,目前仅仅下辖1个市辖区,城市规模也不大,宣州区从地图上看,跟芜湖县城差不多大,也就是现在的湾沚区。作为一个地级城市,宣城促进市辖区少,城区也小,因此可以考虑实施扩城运动。宣城市下辖的县市离主城区都比较
1月4日,全国首个长三角县域治理现代化指数发布,在包括直辖市市辖区在内的全部201个县域中,芜湖市湾沚区以89.7分位列榜单第29位,安徽第一。湾沚为何能在长三角县域治理现代化指数中,成为安徽的领头雁?大江资讯记者作了进一步了解。这个指数是
蚌埠市淮上区一蔬菜大棚 蚌埠市淮上区区委宣传部供图蚌埠市淮上区一蔬菜大棚 蚌埠市淮上区区委宣传部供图中新网安徽蚌埠6月8日电 (刘浩 怀萱)“人都往外走,村里留不住。”这是以前村民对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的描述。如今的双墩村已然换
大皖时局综合 据含山县人民政府发布11月6日消息,含山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含山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人员名单。1、决定任命:郝甲林为含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马鞍山市委组织部10月16日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显示,郝甲
人民网-安徽频道2019年以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省科技厅关于建设省创新型县试点工作部署和要求,着力在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谋划布局、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大力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推动省创新型县创
宿州这么美我们一起去看看~宿州城区风景篇~~这里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6年8月18日,新汴河景观带入选第十六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集休闲、观光、健身、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西起京台高速,东至宿州闸,全长15公里,总面积840公顷。
宿州市埇桥区通告无症状感染者轨迹宿州市埇桥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通告(第32号)7月24日,宿州市埇桥区在隔离管控人员核酸检测中发现3例初筛阳性,经专家判定均为无症状感染者。为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现将上述人员近期主要风险点位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俗语可以用在城镇变迁上。如河北省会石家庄,曾经是一个村庄,后来由于铁路交汇,迎来了飞速的发展,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安徽省六安市,有一个年轻的市辖区——叶集区。叶集区的前身是叶集镇,隶属于霍邱县,是该县西南部
来源:市界文 雷彦鹏 编辑 廖影 为什么安徽在全国的存在感弱?这个问题经常被拿来讨论,也常年挂在一些问答平台上,时常有人去回答。 其实,徽酒也一样。安徽是白酒产销大省,酒企众多,竞争激烈,行业里流传着“西不入川,东不入皖”的说法,但是,跟四